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收敛养藏,补阳防寒
发布时间:2019-12-21 字体大小T|T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时间是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至”有“极”“最”的意思,表示冬天的极致,意思是寒冷的冬天到了。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这种习俗据说是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南方部分地区则有吃混沌和汤圆的习俗。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这天开始,我国各地进入全年最冷阶段,每年冬至后都会有强大的冷空气和寒潮来袭,造成骤然降温以及长期低温。穿衣尤其注意保暖,出行前一定要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把鞋帽、手套、围巾、口罩和御寒衣物都应准备齐全。关节炎、风湿病患者可在贴近肩胛、膝盖等关节部位用棉层或皮毛加厚,患有气管炎、哮喘、胃溃疡的人,最好再增加一件厚背心,有利于保护心、胃和肺部,不致受寒。
在饮食方面,热腾腾的八宝粥可健脾温胃,且有一定的滋阴作用,很适合冬天饮食温热软的要求。在煮粥的食材上可以选用偏温热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枣、核桃、花生、鸡肉、羊肉、糯米、桂圆、山药、银耳等。另外,冬至可多吃萝卜,适合炖上一锅热乎乎的萝卜排骨汤,补充营养,滋补身体,又能增强抗寒能力。另外,羊肉冬至进补的重要食物之一,味甘性温,可益气补虚,补血助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但羊肉属大热之品,以下几类人群不宜食用:有发热、牙痛、口舌生疮、吐黄痰等上火症状者,患有肝病、高血压、急性肠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发热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