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资产处 > 政策资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推进公用房管理改革,发挥资源最大效能

发布时间:2021-11-28   字体大小T|T

公用房资源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公用房的高效使用,是推进高校内涵建设以及各项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将高校“双一流”建设作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以此来带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当前,学校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和抢先进位的重要窗口期,资源效能提升不仅是确保资源充分的有力支撑,更是高效治理体系的必然需求。

近年来,众多高校的公用房管理逐步完成了从传统粗放式管理到能效评价到动态调整的新管理模式,实质性进入公用房使用效能发掘新阶段。南航的公用房管理模式,必须响应内需呼吁改革的内有推动力,借高校公用管理改革大势的外有推动力,战略引领,增强源动力,汇聚共识加快推进我校公用房管理改革,落实改革攻坚,服务新发展格局,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发展。

内有驱动力,公用房管理改革是学校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我校公用房管理沿用历史粗放式管理模式,主要特点是响应需求,被动调配,无偿使用。随着学校发展,学科、科研快速发展,学校公用房资源增量已不能满足各学院发展的需求增量。学校层面,资源配置主导思想在落实推进中不畅,主管部门统筹力弱、管理低效,各学院普遍认为公用房使用不平衡,甚至出现学院或个人从主观意识出发争抢房源。学院层面,公用房使用不注重效能提升,只指望新增量解决发展问题,部分学院公用房无有效管理手段,个人用房终身制,公用房闲置等现象难以避免。

以上问题表明,原有粗放式公用房管理模式已不能解决全校层面的供需矛盾,不能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深入剖析现状及问题,归因如下:一是学院用房配备标准不公开透明,调配决策依据主观性强;二是缺乏科学的用房效能考核机制,房屋使用效能无考核标准;三是校院两级管理粗放,资源不均衡、不共享,房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我校的公用房管理改革,经历了多模式、多途径的探索之路。从2007年公用房管理改革任务提出,随着内外发展形式变化及兄弟高校改革实践经验积累,我们也不断思考、调整、完善改革方案。立足新发展阶段,为提升综合治理水平,提高资源效能,解决校内公用房资源供需矛盾,相关部门深入学院和教师,广泛进行公用房改革需求调研,其中问卷调研结果显示,76%的受访者认为公用房配置不平衡,65%的受访者认为公用房配置缺乏科学的配置标准,54%的受访者认为公用房配置缺乏科学的效能评估。探索制定高校公用房资源配备标准是公平、合理、科学分配资源的迫切需求,盘活资源、发挥空间的最大效益,是治理效能提升的使命担当。因此,公用房管理改革,既是校内学院和教师的发展需求呼声,也是我校新发展时期的必然要求。

外有推动力,公用房管理改革已成为“双一流”高校大势所趋。以1997年清华大学公用房管理改革为标志性示范,国内很多高校陆续跟进,大力推进公用房管理改革,实施效能评价、有偿使用新模式。目前,大多数“双一流”高校都制订了公用房定额核算标准,工信部所属高校除了我校,其余6所高校都出台了学院公用房定额核算和有偿使用管理制度。例如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为典型代表的高校学院用房的管理原则为“定额免费、超额有偿”;以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为典型代表的高校学院用房管理原则为“定额补贴、科研有偿”。

在对诸多高校公用房管理改革实践经验深入调研后发现,各大高校推行对公用房资源进行定额配置,以期提高公用房使用效能。国内“双一流”高校普遍开展的公用房管理改革主流模式可总结为“分类、分级管理,定额配置,超额有偿”。学院公用房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校对学院整体调配考核,学院对本院内用房有自主统筹规划、使用调配权责,在学校政策范围内,另行制定院内配置及收费标准。公用房管理改革不仅在学校层面对学院用房制定了公开的配备标准,利于推动公用房的动态调整,而且极大发挥了院系对公用房的自主调节作用,利于推动公用房共享公用,有效提升了资源使用效能,促进了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

增强源动力,汇聚共识加快推进我校公用房管理改革。为贯彻“强化改革发展,汇聚办学优质资源”的学校工作指导思想,需战略引领,凝聚共识,深入推进公用房管理改革,以制度革新、管理创新不断深化治理效能建设,充实我校内涵式建设。

郑永安书记在 2020 年干部教师大会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校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需要改革和提升,“很多‘双一流’大学加强了科研用房市场化改革”。2021年,单忠德校长在年初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出台《学院用房定额核算管理办法》,有序推动‘定额核算、超额有偿’改革”。推进公用房资源配置改革,树立办学成本意识,倡导资源共享公用,进一步提升公用房资源效能,着力提升有限办学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公用房管理改革应破除公用房使用无成本意识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解决学院公用房无限需求与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建立公用房管理使用中的自我约束和有效调节机制。在实施中应推行校院两级管理,尊重学院主体地位,激发学院的自主意识。改革方案应尊重历史、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服务发展。学院用房管理模式改革思路应充分保障基本教学、办公用房需求,考虑兼顾各学院优势和特色,在此基础上施行定额核算,超额有偿,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逐步实现权责明确、成本约束、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资源管理新局面,为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在全国各高校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学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时期,我们落实改革攻坚任务,乘势而上谋资源科学管理新局,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发展鼎力助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