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资产处 > 住房小贴士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预防秋燥、滋阴益气

发布时间:2019-09-22   字体大小T|T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
  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天气变化多端,对于老年人、身体虚弱的人来说,特别是心脑血管功能不健康的老年人,尽量不要“春捂秋冻”,甚至要春捂秋也捂。即使正常的秋冻,对于头、肚脐、脚也要严加保护的。
  在秋分时节,阳虚体质的人群要多加注意,因为秋风肃杀容易出现头晕的现象。所以如果肝阳上亢或是血压控制不好,还增加中风的几率。要想更好地适应秋分的气候,就需要作出相应的养生策略调整。秋分过后阴气逐渐上升,因此这时候在寒热均衡的基础上要通过饮食调养的方式开始养阴,比如可以选择兔肉和鸭肉等食材煲汤或者清炖。
  秋分节气过后渐入深秋,此时易诱发胃肠病或使旧有的胃肠病复发。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不吃过凉、过烫、过硬、过辣、过黏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秋分前后天气比较干燥,红薯和胡萝卜这两种食物都有很好的润燥作用。坚果、秋蜜等也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从而利于秋季的身体保健。